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成功率高达90% 新技术助力海上勘探提前完成

2021-04-16 09:06:36化工仪器网阅读量:1967 我要评论


导读:时至今日,我国仍有不少高铁路线正在铺设,甚至,从结果上来看,说我们的铁路建设翻山越岭、过江跨海也毫不夸张。而当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驰骋的背后,蕴藏的是无数技术成果的不断支持。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提到中国速度,高铁相信是颇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我国的高铁发展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时至今日,我国仍有不少高铁路线正在铺设,甚至,从结果上来看,说我们的铁路建设翻山越岭、过江跨海也毫不夸张。而当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驰骋的背后,蕴藏的是无数技术成果的不断支持。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预计是*长、设计标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跨海大桥——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而就在4月13日下午,该工程获得了阶段性突破,比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了海上勘探工作,提前进入了大桥初步设计工作。
 
  海上勘探即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海洋状况、海岸口地质情况、海上环境进行勘查、探测,对于后期桥梁的设计规划,以及建设进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所处海域自然环境恶劣,勘探的难度和重要性也相对而言更重大了。
 
  在勘察的过程中,钻探是一项难度大、成功率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钻探的目的是对于海底的地层剖面进行取样分析,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海洋情况。而在此次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海域风速达39米/秒,浪高达6.87米,*潮差近9米,*流速达4.72米/秒,海床上部海相淤泥层厚度为20米到40米,还存在浅层气影响(数据来源:科技日报),因此,钻探工作的开展就更加困难了。
 
  据相关分析,如果采用常规的钻探工艺,一次钻探的成功率可能仅60%,不过,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成功改变了这一结果。据悉,地质勘探团队在此次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上勘探中,使用了创新研发的“针状硬质合金肋骨式跟管钻探工艺”,而这项工艺不但能够将一次钻探成功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还能节约每个钻孔的工时,不但帮助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上勘探工作提前完成,更进一步的节省了勘探成本。同时,这也为以后相关工程的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编辑点评:通苏嘉甬高速铁路是我国一条连接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与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的高速铁路,是“八纵八横”规划中的主通道之一。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说,由于铁路连接长三角一带的主要城市群,因此对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长度、速度以及地理环境给铁路建设带来的约束也非常多,如何克服困难,突破铁路建设以及设计上的难题也成为了其成功推进的关键之一。“针状硬质合金肋骨式跟管钻探工艺”的出现,为此次建前海上勘探提供助力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了经验。相信随着近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未来我们见证铁路诞生的过程中,还会看到更多的新技术,而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果,都将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骄傲。
 
  原标题:成功率高达90% 新技术助力海上勘探提前完成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