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采矿难 矿企司机更难 无人矿车何时落地?

2021-12-22 17:31:50仪表网阅读量:713 我要评论


导读:从全球市场来看,矿区无人驾驶掀起的热潮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渐强烈密切相关。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无人矿车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叫卡特彼勒的人就开始研究矿车无人化,很快就发现无人矿卡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安全性和作业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此后逐渐利用无人矿车代替有人矿车,也让卡特彼勒公司成为无人矿车行业的先行者。
 
  不过从全球市场来看,矿区无人驾驶掀起的热潮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渐强烈密切相关。
 
  随着5G、AI、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加上碳达峰碳归零等减排政策逐渐落地,每一个无人驾驶赛道都充斥着多名玩家。矿区场景的自动驾驶鲜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事实上矿车有可能是最先落地无人驾驶技术的场景,原因是矿区不仅是封闭场景,并且矿车是低速车辆,技术实现难度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矿车不只是带来了技术,对于采矿行业商业模式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头部玩家都或多或少扮演了运营者的角色,这又是为何呢?
 
  传统采矿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年轻司机不愿意去矿区,再加上安全事故易发,是人才特别紧缺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卡车司机缺口在千万人次左右,迫切需要无人化转型。但是,尽管国内矿企司机紧缺,在转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比起无人驾驶,更需要改进升级的是矿区的基础设施,比如路面、通信设备等。这是由于国内矿山多且分散,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
 
  二,矿卡车队从有人切换到无人的花费是一笔巨额开支。比如,载重60吨的主流矿卡价格高达数百万元,300吨以上的超级矿卡市场价都是千万元级别。对于普通矿主而言,你要帮我上无人矿车必须要承担运营可能亏损的风险。
 
  事实上,无人驾驶技术公司和矿企的合作关系类似于婚恋问题。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婚姻是否顺利主要看两个关键点:一是初期的彩礼,二是门当户对,即价值优势互补。对采矿行业而言,这两个问题都要解决好,才能够“夫妻搭配,采矿不累”。
 
  第一个关键是,转型的资金是否充沛。矿车本身是重资产,矿卡的无人化改造更是一大笔费用,转换成本让很多小矿企吃不消,因此需要无人驾驶技术公司带够“彩礼”,这是双方联姻的“敲门砖”。第二个关键,是无人化转型过程中的难题。如果采用先让部分矿车升级,无人矿卡和人类驾驶矿车难以配合。
 
  具体而言,矿车作业的有序进行依赖调度系统的监视和管控,人类司机的驾驶规范如果和无人矿车被设定的路线出现冲突,出于对人类司机安全的考虑,无人车要保证人的安全,这增加了无人矿车的技术难度,同时会降低效率,与“降本增效”的初衷背道而驰。
 
  也就是说,只有二者“门当户对”,在“矿车该怎么开”的问题上消解冲突,才能兼顾采矿的效率和安全。因此,综合以上两个主要痛点来看,要想让无人矿车落地,一是要靠融资的加持克服转型期“阵痛”,二是赋能模式要从“纯技术”赋能转变为“技术方案+运营服务”的赋能。
 
  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第一批重点行业和应用场景。其中,采矿行业成为5G+工业互联网首批重点推广的五大行业之一。政策催化之下,智慧矿山行业融资如雨后春笋。仅在今年8月,就有5家无人驾驶矿车公司完成新一轮的融资。比如:慧拓智能宣布完成2亿元B1轮融资;踏歌智行获得盈科投资领投的B3轮亿元级战略融资;易控智驾获得数千万美元B1轮投资。
 
  中国矿山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超千亿,2021年-2023年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期。国内无人矿车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另一方面,国内不少专攻智能驾驶的企业对这个赛道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竞逐中,矿山很有可能成为无人驾驶率先落地的场景。
 
  更重要的是,由于科技企业入局矿区的同时兼有运营商的角色,对矿区落后基础设施改造的权利和欲望也更大,这有助于我国采矿行业更快走向智慧化矿山的时代。
 
  资料来源:谈擎说AI
 
  原标题:采矿难 矿企司机更难 无人矿车何时落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