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稳经济政策频出 “组合拳”助企纾困

2022-07-13 13:49:13化工仪器网阅读量:351 我要评论


导读: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过去一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从财政、货币等方面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冲突不断,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局面,虽然经济运行整体实现平稳开局,但经济形式严峻,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较大。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95%以上,对于稳定经济和保障就业意义重大。而对于仪器行业,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仪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中小型企业是国内仪器行业的主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过去一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从财政、货币等方面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在今年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相关政策进一步发力,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多地密集出台纾困解难政策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恢复生产。
 
  中央:税费、资金支持、计量等多方政策合力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据了解,今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上半年财政部已经出台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支持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税收政策等。其中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是“重头戏”。
 
  留抵退税即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4月1日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实施,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等业务正式启动办理。根据部署,今年留抵退税新政将为市场主体新增约1.5万亿元现金流,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扩大留抵退税规模有助于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鼓励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
 
  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5月9日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在原有纾困举措进一步延续执行的同时,又从多个维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广度和深度,包括加大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回款难,推动降成本和扩需求和加强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共10条举措。
 
  要求各地积极设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专项资金,在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明确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汇率避险服务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6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优化完善“计量服务中小企业”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政策服务数字化平台,汇集各类计量助企惠企政策,打造个性化计量政策匹配服务。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计量检定、校准费用实行阶段性优惠,采取减收、免收、缓收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中小企业实际计量需求,开展中小企业计量“把脉问诊”。此外还有深化中小企业计量人才培训、推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措施。
 
  地方:创新券等工具发力 纾困政策密集落地
 
  地方政府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职责主体。今年上半年各地接连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部分省市助企纾困政策整理如下:
  在各地发布的政策中,创新券的使用是一大亮点。科技创新券是指通过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相应科技创新服务的财政补贴凭证,主要用于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共享使用科技服务机构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相关的检验检测、研发服务等活动。
 
  上半年出台的政策中,湖北计划全年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每家企业当年可申领总额不超过20万元。北京也计划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最高兑现不超过30万元。此外,重庆市、深圳市等地则开启创新券兑现工作。创新券的发放可以鼓励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源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开放、共享和流动。
 
  原标题:稳经济政策频出 “组合拳”助企纾困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