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重工机械网>技术首页>技术动态

如何破解国产科学仪器被歧视困局

2022
03-09

09:19:09

分享:
78
来源:济南辰达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如宝马、奔驰等高级汽车厂家大范围采取铝合金材料何破解国产科学仪器被歧视困局
 
  自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士强老先生发表强文《对仪器装备招标的质疑》以便将我们的知识利用于配混、设计和成型加工后,多家报刊、媒体纷纭希望转载。据蒋先生表示,其影响力乃至远出乎他本人的预感。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也迅速对此做出反应,于2015年6月25日下午在长春市君怡大酒店专门就如何建立科学仪器行业公平、公正、公然、透明的市场环境进行了专题沙龙座谈,分会周志恒副秘书长主持本次沙龙。沙龙约请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乃玉秘书长、数10家国产科学仪器企业负责人、科研院所和监测机构负责人等,就相干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分会刘长宽秘书长表示,希望终能够构成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整理成文报送国家相干部门。
 
  笔者粗略统计了1下在本次沙龙上发言的代表大概有20余位。据笔者的视察,虽然各位代表的发言各有侧重,但在以下几点上还是基本能够达成共鸣的。
 
  首先,国产仪器在政府采购中屡遭 轻视 ,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很多用户对国产仪器有1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比方,已可以称得上是陈词滥调的 可靠性差 ,再比方,国产仪器的价格就应当比同类同档的进口仪器低很多,也就是所谓的 价格轻视 等等。而造成这1现象的缘由应当说是很复杂的,既有用户缘由,也有国产厂家本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认为的缘由,另外,可能还有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科学仪器产业体系布局上决策失误的缘由,1些好的东西没有继承下来,造成目前的行业内没有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很难做精、做大、做强。
 
  其次,就国产厂家而言,它们对目前的这1现状,本身也负有1定责任。科学仪器这个行业很成心思,虽然从道理上说,这应当是1个高科技行业,但几个人就能够攒起1个公司的例子也其实不少见。而且,通过打价格战,1年卖个10几台仪器,公司也能够活得很滋润。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不能不承认,市场是有的,而且还不小。但是问题来了,科学仪器的研发是要投入的,没有1定的利润很难支持。因而乎国产仪器厂家只能把问题留给用户,让用户的糟使用体验来帮助国产仪器厂家来完善自己的产品,而用户对国产仪器的 差印象 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3、对目前进口仪器厂商所享受的 超国民待遇 ,国产厂家是很有微词的。突出的例子恐怕就是在仪器计量检定方面的 两重标准 。另外,在招标文件上直接注明像 等字样,更是遭到了国产厂家代表的1致炮轰。
 
  第4、 行业自律 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特别是希望相干的行业学会、协会能够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比方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企业行动准则,增进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开辟市场等。不过,在大方向上容易获得共鸣,但如何实现或许就不那末容易。这里面既牵扯到利益分配问题,也和民族、文化的特性有1定关联。比方,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弄个企业行动准则,束缚企业恶性价格竞争,可能让企业在准则上签个字也不太难。但就算是企业签字了,是不是能够坚决贯彻遵照就不太好说了。这里面的关键,笔者看来实际就是个 契约精神 ,说白了就是 愿赌伏输 。 而中国企业家缺少的就是契约精神
 
  观点有1致,自然也有分歧,此次沙龙上,代表们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
 
  首先,政府是不是应当直接出手干预市场?有些代表支持,也有些代表则认为,在目前市场1些关键的数据也没法积累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只需为企业提供1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直接出手干预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企业要做的,1是苦练内功,2是重视品牌的塑造与宣扬。
 
  另外,国产仪器目前的境遇可以通过媒体呼吁,暴光来引发国家、社会的关注。但现在是不是就应向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报告?这1时机是不是恰当?报告的内容应是甚么?有代表表达了不同看法。
 
  中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是不是已真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是不是已进入了国家的 时间表 ?大量进口国外仪器是不是已确切要挟到了我国的战略安全?它能拉动多少GDP的增长?能解决多少就业?在工业强基工作获得全面突破之前,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是不是需要再忍受1段时间?等等这些问题,就留待大家1起思考了。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重工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重工机械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